重阳节的古诗

时间:2024-08-19 11:43:05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合集15篇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合集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时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2

1.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2.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赋》

3.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绩《北山》

4.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5.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6. 重九仍重岁渐阑,强开病眼更登攀。——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7.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尉佗城下两重阳》

8. 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

9. 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

10.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王勃《九日怀封元寂》

11.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王维《偶然作六首》

12.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13. 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14.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苏轼《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15.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16.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17.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18.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19.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20.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秋瑾《九日感赋》

21.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辛弃疾《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3

重阳节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 白居易《咏菊》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重阳节诗词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 元稹《菊花》

行至菊花潭,

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

鸡犬空在家。

——唐 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为忆长安烂熳开,

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

曾向龙山泛酒来。

——唐 韦庄《庭前菊》

重阳节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宋 王禹偁《村行》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 ……此处隐藏6773个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3

关于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1:

九日感赋清代: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译文我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这一回我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异乡。重阳节这天,我刚刚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给妹妹写起诗来。面对秋菊,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关于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2:

风入松·九日元代:张可久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这支小令描写重阳节的西湖景色,表现出观景赏花的兴致和乐观愉快的心情。曲中毫无叹老嗟卑之辞,洋溢着欢快乐观的气氛

关于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3:

紫萸香慢·近重阳宋代:姚云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偏偏是临近重阳风雨越多,今日如此温暖明丽特别叫人爱惜。试问秋花的芳香是否浓郁?我欲携同朋友走出西城游历。我正自飘泊羁旅,满怀着无限愁绪,就怕登上荒台的高处,更是难以承受悲戚。面对着酒宴,又将滤酒、插花的友人回忆,只是座席上已没有昔日的旧侣。

我感到悲楚凄清,微酒入肠浅醉又醒。积郁的愁情,比诗篇抒写的更加沉重。记得沿着楸树茂盛的大道乘马奔行,手持雕弓,施展百步穿杨的技能,这些往事休再论评。重阳节朝廷传赐下一枝紫萸,有谁的梦魂曾到故国园陵?任凭着乌纱帽随风吹去,要让老天知道,斑白的华发已如此丛生,我感慨长歌呵涕泪交进。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4

1.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2. 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3.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苏轼《定风波·重阳》

6.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杨万里《野菊》

7. 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8.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 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0.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1.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12.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3.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14.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15. 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16. 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白居易《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

17. 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18.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19.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21.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5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1、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2、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3、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4、他乡:异乡。

5、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6、那:为何。

7、北地:北方。

【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赏析】

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作者介绍】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